顯示包含「Museum」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Museum」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朝章國彩


昨天到香港歷史博物館看「朝章國彩」清代宮廷服飾展覽,佷精彩,清朝的貴族衣服真係靚又講究,每件龍袍也價值不菲,雖未到天價,但如是一般農民,要用耕種一生(五十多年)的代價才買得起一件龍袍,真係唔係講笑。

展出的衣飾由禮服、朝袍、吉服、常服、行服、戒服,至便服,還有飾物,男女小孩都有。個人最喜歡的是便服及朝珠,簡單得來很好看。展品尾部有一個名"扁方"的髮飾用品,是清宮/滿漢婦女用來支撐"兩把頭"髮型用,這證明古裝髮型內有乾坤,不是蹺頭髮可成。不得不看是清未的黑白真人相,大家可以看到皇室真人樣貌,揭開後宮佳麗樣貌的面紗,包你大開眼界。 ^^

2013年5月19日星期日

2013香港國際博物館日- Day2


今天沒計劃什麼活動,所以又是Family day,飲過早茶再出動,選了另外兩個相近的博物館逛,"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科學館"。

2013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有兩份紀念品,分別在昨天及今天送出,換取方法很容易,只是取個印就可以。是日的紀念品是"「優遊」博物館遊戲棋",是紙製的,可供2-4人玩。另外還取到一份紀念品,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特備節目,"「香江郵蹤」創意火漆紀念印章製作",他們這兩天分了四個時段,各時段送出不同的stamp。這個stamp跟傳統的泥印做法相似,但不用紅印泥,改用火溶槍的溶膠製作,顏色變化多一點而且快乾。是次取得的印是"佐治五世"的印,都幾靚架。 :)

快步逛了兩個館,又開心地又涼快地消閒了半天。 ^^



2013年5月18日星期六

大頭佛開心大發現‧2013香港國際博物館日


午夜時雷電交加,rain dogs and cats,今天好天到不得了,有些時候還晒到似入了焗爐。早在前個月留意到今年的香港國際博物館日其中一個活動"大頭佛開心大發現",那時已計劃參加,早上寫生完後再到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時間剛剛好。誰知,昨午收到通知,今天的寫生活動取消,所以改行程,早上先跟家人飲茶,再一起到沙田看2013香港國際博物館日。

今年他們的主題是「博物館 (回憶 + 創意 ) = 社會變遷」,以突顯博物館的普世價及它們對社會的積極影響;而是次送出的紀念品很容易取得,只要取到一個印就可以了。紀念品是貼紙和名信片,很精美,而這個2013香港國際博物館日吉祥物,是設計比賽的冠軍作品,叫"阿妙 MUSE",很可愛啊!


在博物館渡過了大半天,還在他們的cafe吃了午餐,看了一個很好看的展覽"藝想天開︰啟迪潛能之旅",以及參加了"大頭佛開心大發現"。

"大頭佛開心大發現"只有兩場,每場名額40人,首場要預先以電話及申請表報名,次場在開始前30mins現場報名,機會難得,講著是陳澧祥先生(傳統大頭佛扎作師傅),他講得生動又詳細,現場即做的大頭佛很好看,看出他的功夫了得,還慷慨給帶來的展品和大頭佛衣給大家拍照。 :)





2013年1月12日星期六

Andy Warhol 15 Minutes Eternal


今天下午到過香港藝術館看 「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展覽,是次的展品超過468件 ,全來自美國匹茲堡安迪.華荷美術館的藏品。

展覽很精彩,雖然展出已近一個月,但還參觀人數不斷攀升,館內人流不息,水洩不通。館方只控制人數,參觀人可自由地欣賞展品,可是人多,人流的動向隨意,有時看展品時蠻困難,不是要等前者先行,就給逆向行的參觀著擋著視線。

看了很多他在1950至80年代創作的作品,有:繪畫、手稿、攝影、絲網印刷作品,最精彩的當然是較少曝光的原稿和素描,重中可了解他的手工及表達技巧,好像上了一課似的。 ^^
另一精彩的展品是他的時間囊,原來他1982年來過香港,時間囊也包括一些他在香港旅遊時收集的各種物品,很有趣及有親切感呢!

 

2012年7月29日星期日

征空勇士3D


原本打算今天跟幾位親友看"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恆國度"展覽,之後某些原因關係臨時改行程,最後到了香港太空館。太空館的常廳看過幾次,由於同行的大多數沒看過,所以也樂於陪行;而天象廳就有趣得多了,因為今天選看一套3D moive "征空勇士3D" 。


記得上回在這裡看moive是年多二年前的事,當時天象廳剛重新裝修好沒更換新的儀器和設施,影像質素提升了許多,可是那次還是看了套2D moive,不及今天看的3D正。

進入天象廳時,先拿一雙Germany制的有型3D眼鏡,跟著按號入坐,坐位是半臥式,躺在椅子上看著半圓型的天幕,有如看星空一樣。征空勇士這movice是講太空人在生理及環境方面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3D效果做得很不錯,尤其是在潛入身體組織和太空漫遊那部份,有如身歷其境,表達手法有嚴肅也有幽默,只是在半圓型天幕看直線總是曲的,有點怪,但太空景絶對一流,值得一看。 :)

2012年6月30日星期六

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珍品展


終於看了Picasso展,這個是香港首次最全的畢加索作品展,共展出56件來自巴黎國立藝術館珍藏的畢加索作品,以及41張照片和一套紀錄片。


這個展展期由2012年5月19日至2012年7月22日,晩上時間及週六週日的票一早售罄,一般來說,打工仔是很難有機會欣賞這個賞,除非有大假,這就有多點機會。
昨天取了半天大假,早上十點前到達香港文化博物館,帶同博物館通行證換取當天數量有限先到先得的入場卷,由於是平日,較少人以這個途徑看展,所以順利換得入場劵。 ^^V


畢加索是近代藝術家,現場展出多張他的真人照,上圖是他真人,他的眼神與許多他的人物畫像/作品很相似。參觀者大多看得很開心,不少人如畫評家般跟朋友談畫,好像突然間大家的藝術水平升level似的。^^

看完這個展除了對他的超現實主義作品留下印象,還對他有了多點認識;他很長壽,享年91歲,至1973年才離世,生於藝術世家,結過幾次婚,有多個子女,會拍電影和攝影,除了畫畫外,還做立體藝術品如雕塑,而且非常多產,當年90歲的他還不停創作,真犀利! :)


2011年8月24日星期三

香港文物探知館

文物探知館位處九龍公園,前身是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這兩幢歷史建築物約於一九一零年建成,自一九八三年開始,該建築物由香港歷史博物館使用作臨時館址,歷時十多年,直至一九九八年位於尖沙咀東部的新館落成啟用為止,之後進行修復工程,改成教育活動性質的文物探知館,並於二零零五年十月起對外開放。而這兩棟建築物更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

這個館除了專題展覽外,其主要常展是有關本地出土文物和文物保護,以不同形式及亙動展品,提高參觀者探索及享受當中的樂趣,藉此增進市民對共同擁有的文化遺產的認識。

看本土文物展示外同時參觀一級歷史建築物,一舉兩得!更難得是免費入場! :)

香港文物探知館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星期四除外):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聖誕節前夕及農曆新年前夕開放至下午5時
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及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館

地址: 九龍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

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

週未推介

本週六(明天),香港科學館有一個普及科學講座「愛因斯坦與原子世界」,對物理有興趣,又或想了解多一點愛因斯坦的布朗運動理論的朋友,請不要錯過。

講者:王國彝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
語言:粵語
日期:2011年5月28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30-4:00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費用:全免,即場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聽完講座,花多$30(標準票)/$15(優惠票)/$0(持博物館入場證可直接進場),可到參觀隔鄰專題展館「愛因斯坦(1879-1955)」。

這個展非常精彩,真得一看,除了愛因斯場的平生、他的女人(s)、他的遺物、他的成就,還有他的三大理論的物理現象互動展品。看看想想,不一會就可吸收那些看來高深莫測的理論,必值回票值!(當然,吸收到多少,人人不同。^^)

不論男女,到被那封休妻協議書吸引,sorry,應該是離婚協議書!-.-
那封信,真是看得人嘩嘩聲,不過又幾好笑。

跟著來的11 Jun 2011, 16 Jul 2011 及 27 Aug 2011 也有免費的「愛因斯坦」科學講座系列,詳情可參閱上圖(可點擊上圖放大來看)。


[相關相片]
這位是三歲的愛因斯坦,遠看有點似小妹妹。 ^^

在愛因斯坦前往日本旅途間,公佈了他獲頒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這是通知的電報。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在政變期間,他也是被針對的對象。這是返猶太的海報。



2011年1月22日星期六

精美康文署博物館雨傘

今天在香港藝術館獲得一把精美雨傘(上圖),好靚架,真開心!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博物館,現時舉辦參觀博物館獎勵計劃,只需於2010年10月8日至2011年5月23日期間,憑標準價門票參觀「創意 X 科學 X 藝術 = ∞」展覽系列 (共三個展),集齊三項門票票尾,即可免費換領康文署博物館精美雨傘一把,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創意 X 科學 X 藝術 = ∞」展覽系列包括有:
(1) 香港科學館舉行的「達文西的創意奇想」展覽
展期:2010年10日8日至2011年2月9日
門票:HK$25
http://hk.science.museum/spexh/davinci/tc/index.htm

(2)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當下.活在 ─ 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2010」
展期:2010年11月28日至2011年5月23日
門票:HK$10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exhibitions/exhibition_details.aspx?exid=155

(3)香港藝術館舉行的「羅浮宮雕塑全接觸藝術教育展」
展期:2010年12月10日至2011年2月20日
門票:HK$10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Arts/chinese/exhibitions/exhibitions01_oct10_02.html

以上三個展覽也非常精彩,各有特色,值得大家參觀欣賞。 :)



有關參觀博物館獎勵計劃詳情,可看以下廣告: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images/news/visitor_reward_scheme_poster.jpg

2009年6月28日星期日

摩登都會:滬港社會風貌

近經過香港歷史博物館,見有時間,所以進內看這個展。原先對這個展沒什麼期望,進內後越看越精彩,不知不覺看了兩小時。

以下是香港歷史博物館介紹「摩登都會:滬港社會風貌」展覽的原文(轉載)

上海和香港的發展既同步且類似,這兩個濱海城市早於百多年前,分別以黃浦江和維多利亞港為起點,沿岸發展出上海外灘和香港維多利亞城的宏偉建築群。本土與外洋、傳統與現代、新與舊的事物在這裏互相滲透影響,形成獨特的城市生活景象。是次展覽將介紹上海和香港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起著承先啟後的作用,並從衣、食、住、行、文化娛樂等各方面,展示兩地城市生活中開放、創新、多元和商業化的特質。這個展覽由香港歷史博物館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共同籌劃,透過約240件(組) 滬港文物,包括上海公共租界界碑、上海解放前的黃包車、中國女星阮玲玉親筆簽名的照相冊、舊上海跑馬廳標記、20世紀初服飾、月份牌、四大百貨公司文物等等,重現兩地緊貼世界潮流、繁華絢爛的社會生活面貌。


其中最吸引DeepC的有:
展品 - 中文打字機
展品 - 書籍,教中國人講英語的併音書(看完這本書都唔識讀一兩隻英文字真是無"飛士",哈哈,是FACE.)
相片 - 舊香港建築物

還有,在專題館外的「四環九約 –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歷史圖片精選」也非常精彩,這是另一個展,展出近百香港島的變化,圖文並茂,而且還有幾十年前的港島圖區景物短片,十分珍貴,看得很有feel。

「摩登都會:滬港社會風貌」展期:2009年4月29日至8月17日(星期二休館)

2009年6月2日星期二

Louis Vuitton A Passion For Creation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

前個星期六,放工後去了Hong Kong Museum of Art,看看HK Govt 有份貼錢攪的LV 展覽,這個展出動的人力錢力不少,單看Museum整座建築物的外牆貼滿這個展的poster己可見一班,可惜當天下大雨天色陰暗,Poster看來有點失色,但附近的行人開著不同顏色的雨傘,生色不少。


由於有博物館年入場證,所以不用買票,但要現場登記取專用Label,所有進場參觀這個展的人士也要貼Lable。

這個展占用了二樓及三樓的地方,在香港來說其規模己算很大。最吸引DeepC的展覽有二頂,包括有LV的歷史&珍藏,以及村上隆的作品。香港七賢這一環也不錯,這是LV基金邀請的多位香港年青藝術家一起參展的展覽項目,香港人看香港作品當然有Feel啦。

這個展的展期由 22 May 2009 - 9 Aug 2009.

後記:當天回到家方知當時黃雨警告正在生效,怪不知雨下得這麼大,差點兒又報銷一把雨傘。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法國大革命展覽

星期六經過TST,順道到香港歷史博物館看「法國大革命」展覽。最近市道的氣氛麻麻,對那些戰爭及革命史的題材或事物,一點興趣也沒有,但想到法國的藝術品,那又另作別論。 :)

法國大革命前前後後連續百多年,其實幾慘,人民生活在動盪不安的環境,食物及安全沒保障,那會過得安逸?

一進展場,眼見的全是文字及圖片,有點沉悶,不過參觀的人數很多,差不多每看一件張圖片也要等一會,待前面的人先看完再踏前觀看,秩序良好,近年香港市民欣賞展覽的意向大升,博物館及展覽攪手功不可沒,真好!希望可以持續進步,繼續雙贏局面。

一邊看圖,一邊看文,慢慢地又不覺得很悶,還有,原來有很多實物展品在中段及尾段,加上更加多張藝術價值高的蝕刻版畫和彩圖,以及照片,真是越看越精彩。

最吸引DeepC有三項:
(1)劍及矛
(2)法國大革推出的十進制月曆及時間制度
(3)蝕刻版畫 - Helman after Monnet (Day of 1 Paririal of Year III- 20 May 1795),此圖細緻得嘆為觀止! :>

法國大革命展覽展期由 17 Dec 2008 至 16 Mar 2009



2008年9月6日星期六

天馬神駿


今天去科學館館聽talk,順道過隔離香港歷史博物館看「天馬神駿」展,估唔到這個展又幾好看,雖然展品數量不算多,但件件精品,DeepC最喜歡秦始皇兵馬俑那套展品,因為手工精細,兵及馬的大小跟實物是1:1的比例,不論造型及理紋都十分細緻,真令人讚嘆!另外,博物館給每位參觀者送上一厚身金色雷射咭一張,咭上還印上一張駿馬臉,很美(但唔知有咩用,看來都是用來收藏.)。
這個展的展出日期由 16-7-2008 至 13-10-2008

相關資料:香港歷史博物館-展覽

2008年1月12日星期六

香港藝術館

前幾天到了香港藝術館,現場有九個展覽,時間關係,只欣賞了其中三個,包括有:

  • 萬茂傳德 : 何漆園書畫作品捐贈展 (專題展覽,展期2007年12月28日至2008年3月9日)

  • 香港製造 - 當代藝術展 (專題展覽,展期2007年12月21日至2008年4月6日)

  • 香江遺珍 - 遮打爵士藏品選 (常設展覽)


  • 以上三個展,DeepC最喜歡的是香港製造,多位藝術家在這個場館展覽他們的精心傑作,不論佈局及擺位都有心思,手功技巧非常高,大部份作品看後會內心微笑,很有創意,有些作品帶出極妙的信息,看後有共鳴,也看得開心,值得推薦給朋友仔看!

    還有多個展未看,稍後有時間的話必再到此一遊。 :)

    2008年1月10日星期四

    警隊博物館


    警隊博物館(許多人叫她為警察博物館),位於香港山頂甘道27號(近香港仔郊仔公園入口)。

    警隊博物館前身是建於19世紀的灣仔峽警署,館內展出了香港警隊(前皇家香港警察)由1844年成立以來的歷史資料及各種防衛工具 。館內分為四個展覽廳,包括:歷史展覽廳、毒品展覽廳、三合會展覽廳及專題展覽廳。博物館的樓面面積共達570平方米,展品超過600件。

    由於是次是路過,時間關係,只能走馬看花燈,加上館內不准拍照,看得不多,記下的也不多。對展品較深印象的有:

  • 放在館外入口的 "交通指揮亭" (這個在歷史記錄片看過架!)

  • 館外(門口)擺放的大炮

  • 警方用的相機

  • 老虎頭標本

  • 舊女警制言(舊時女警沒有槍用的,所以她們沒有槍袋,但有手袋.)

  • Police Robots

  • 舊差館地圖

  • 三合會的服飾相片包括手號

  • Microscope




  • 放在門口的大炮(野戰炮),聽聞是由日軍引入的,口徑7.5毫米,1896年製成,德國製造,英軍於1946年發現這門大炮,並將它復修,期後駐守在大埔警署,直至1989年新大埔警署啟用為止。最後這門大炮於1991年4月運到此處展覽。


    其實最吸引DeepC的是博物館本身的建築物,可是記錄不多,加上時間不足,未能細看。但從網上查過,得知其中一個故事。話說早年警隊除了提供宿舍給警務人員外,還有不少警員需要居住在其所駐守的警署內,那是因為當時有不少警署所在地較為偏遠,而交通也不大方便之故。有時候,甚至是警員的家眷也會一同居住在其駐守的警署內;這個情況一直維持至一九六零年代中期。當年的灣仔峽警署(警隊博物館現址),其指揮官也和妻子同住在警署之內。怪不知得這所建築物有小許住家feel啦。

    前往此博物館,可從港鐵(地鐵)灣仔站A3出口,前往皇后大道東乘搭15號巴士,於灣仔峽公園下車,車程約15至20分鐘。遊客下車後,按沿途指示,步行約15分鐘便可到達。免費入場。

    2008年1月5日星期六

    炸墨魚餅沙律

    前幾天看過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專題展覽,這回是看他們的常館展覽,大飽眼福之後,當然不少得口福,DeepC到了他們的飲冰室吃午餐 (下午茶餐)。

    上圖就是炸墨魚餅沙律,不要以為那兩塊是炸魚柳,是真的墨魚餅來。炸成金黃色的麵包糠內是炸墨魚絲餡,外脆內軟,十分可口。沙律十分新鮮,不是預先準備好的貨,只要看看沙律有沒有汁滲出來,以及蔬菜是否乾水己可知一兩。所有食品都是即叫即製,新鮮熱辣,買相又好,十分美味,真是想吃多一點!餐茶轉涷飲需加HKD2,整個餐合共HKD26,價錢也算公度。 :)

    2008年1月1日星期二

    [從錢莊到現代銀行 - 滬港銀行業務發展]展覽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專題展覽廳,今期辦的展覽專題是[從錢莊到現代銀行 - 滬港銀行業務發展],展期由2007年11月28日至2008年3月24日。

    這個展覽很有趣,欣賞了約個半小時。上圖是1923年的香港上滙豐銀行上海分行銅獅,己有八十年歷史,體積看來比中環那對銅獅小,不過一樣好看。

    最吸引DeepC的展品有:
    手寫存摺簿(紅簿仔)
    大清銀行的五十兩銀錠 {又大又重,點帶出街呀?}
    新彊省於于五十年代發行的60億圓紙幣 {當時一定有許多億萬富豪!}
    手搖式計算機
    手搖式記帳機
    香港80-90年代銀行廣告
    一段上海的通賬記錄片
    各款紙幣及銀行Logo

    20-50年代的外資銀行,所用的文件及發行紙幣,其紙質及印刷技術真是高幾級,跟中資銀行成強烈的對比,不過,當時中國的環境處於動盪不安,銀行業務得以發展及保持運作己是十分難得。

    在展覽中段看到60億圓紙幣時,真是Hee了一聲笑了出來,真是估不到啊!面額勁過日元呢~

    香港90年代推廣EPS服務,找來出名的明星來賣廣告,其中有肥肥殿騎電單車,岑健勲玩流冰,EPS當時是先進技服務,但現在己不興ESP了,幾拾元的東西會用八達通,百多元以上的就簽Credit card,EPS己快淘汰了。

    展場內還有許多好價得看的展品,有興趣人仕記得在展期完前到香港歷史博物館看看喇。 ;)

    2007年6月16日星期六

    甘棠第.孫中山紀念館

    甘棠第
    甘棠第這個建築物真的又大又靚,想不到香港地二十世紀初的華人是如此富有,品味之高.這坐豪宅於1914年落成,樓高三層,主樓梯是木製的,門、門框及天花牆邊都有美麗的雕刻,三樓的露台裝上手工精美的金屬花卉圖案欄杆,還有許多華麗的彩繪玻璃窗,樓底高,各房室都很寬敞,設計中西合壁,既實用又高雅.

    孫中山跟甘棠第其實沒有什麼關係,最多只可以說他們在香港同一個期間存在過,或說,孫中山在甘棠第附近進行過很多偉大的革命活動.香港近十多年開始(較為)注重保護古蹟,而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蹟又活躍於近處,政府又想加入多些旅遊項目,這樣就促成孫中山紀念館設於甘棠第內.



    館內有百多件文物,大部份是複制品,印象較深的有:

    • 這些歷史人物的雞腸(英文筆跡)大多不好看,甚至可以說是寫得醜,但那時的港督比其他人所寫的更加醜(以展品的筆跡來說).

    • 孫中山先生的學業成績很好,考12科,有10科honours,名例前矛.

    • 孫中山先生的細女蠻漂亮.

    • 那些護照及委任狀類似的文件很簡陋.

    • 香港在推動文化活動不斷進步.

    其實其實,今天主要是想看甘棠第,不是其他.



    延伸閱讀=>還原甘棠第 尋回國父印記 , 甘棠第與孫中山博物館

    2006年8月7日星期一

    伊特魯里亞文化

    星期日去左邊,答案是去左香港藝術館,看〔羅馬的曙光〕展覽.

    DeepC早兩個月己得知這個展覽,今天終於抽了些時間去看看.這個展共有二百三十五件古時代(2千多年前)的文物空運抵港,其中還包括大型石棺,所以覺得很吸引.其實還有一個更吸引之處,就是平!試問搭飛機到意大利又點只十元.而且這類歐洲文物展,只花了不足半天時間,那個展比這個更方便省時呢,所以真的值得看.

    看完這個展後覺得更喜歡中國的文化,因為古時代的中國文明,超越其他地區,包括歐洲及羅馬.舉例,中國的青銅器技術就比伊特魯里亞早二百多年,而伊特魯里亞的文明比羅馬更早.

    對於伊特魯里亞的文化及智慧,真的有點欣賞.其中 Aspect of ETRUSCAN religion 提及 ”Givien that they attribute everything to divinity, they are convinced that things have a significance, not because they happen, but they happen becaused they are carriers of significance. ” 其視野觀點有較高的層次.

    香港藝術館同時間有多個展覽,同一層的另一個展名〔髮語〕,很有趣的,也值得一看.

    離後藝術館後,到了隔壁的SOGO,買了個芝加哥Pizza做下午筡,好好味架.之後還買了很多食品回家,今天的活動很不錯. :)

    2005年8月25日星期四

    去過e度

    這兩三個月, 間唔中都抽d時間去出外走走, 都算去過唔少地方架, 例如呢:
    古物古蹟辦事處
    東華三院文物館
    保良局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電影資料館
    三棟屋博物館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荼具文物館
    香港藝術館
    藝術推廣辦事處
    香港太空館
    香港科學館
    香港醫學博物館
    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
    香港賽馬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
    李鄭屋古墓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