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能力是有限力的,思考路線也受個人習慣有所局限,所以進行複雜的工作時,最好找得些不同專長的伙伴一起進行,集思廣益。
Brainstorming (腦震盪 / 腦力激盪法 / 頭腦風暴)是其中一種集思廣益方法。而要進行brainstorming,有幾點要主要
(1)Topic要精簡,沒有引導性字句
(2)與會人必是肯說話、說真話的人
(3)有時間限制,在限時內主持人鼓勵與會人發言提出建意、方法、批判
(4)不限想法的限制,歡迎新的構思 => Creative thinking
(5)主持人要保持中立,不加以評價,推動與會人思考,由與會人定出結果
(6)在集中式環境進行,如在會議室,坐大圓桌檯,面對面討論
(7)有專員記下發表的key points方便進行討論,也要記下得出的結果
一般公司較少進行formal的brainstorming,informal的應該不少,因為管理層面對營運上的難題時,總要處理,找下屬討論及想方法,是正常不過的事。但如果不留意技巧或方法,可能事倍功半或想不到新點子,更甚的是做錯決策造成損失。
2015年1月17日星期六
2015年1月14日星期三
D03 - 懂說Why是力量
在華人社會的職場上,一般較少人會講Why。最常見的情況是"漠不關心"或"凡事自以為是"。
會講why的人,大部都存一個開放的心態,願意了解一些自己不知道(who know what who do don't know)的事或知料,或擁有一種動力去尋求更多的知識。當然,如常常講why而又欠說話技巧的人,會給人麻煩的感覺,但我們不可以否認他們的能力或動力。
在公司,很喜歡一些會說why的同事,如他們有禮貌地去問,問題量就算很多,L也願意解答,如發問的人問得聰明,對答過程是種很爽的事。
今早上頭告知有個新Report 己rolled out,由於事前不知此事,沒有預先準備,要即時發通知及做user guide給用戶。一般用戶對新report或功能,只管用或對公司的安排全單照收,很少會對原因及目的了解清楚;而這情況下使用系統,會有機會出現應用上的問題,及增加跟進工作量(e.g. 要做重複給個別同事進行講解及指導)。
每間公司,必定有些實力派。在發出通知15分鐘後,其中一位部門主管J,立即致電問詳情及因由,進而即時評估對他們department的影響,以及給report提出improvement suggestion。會說why的她,表現真好!
會講why的人,大部都存一個開放的心態,願意了解一些自己不知道(who know what who do don't know)的事或知料,或擁有一種動力去尋求更多的知識。當然,如常常講why而又欠說話技巧的人,會給人麻煩的感覺,但我們不可以否認他們的能力或動力。
在公司,很喜歡一些會說why的同事,如他們有禮貌地去問,問題量就算很多,L也願意解答,如發問的人問得聰明,對答過程是種很爽的事。
今早上頭告知有個新Report 己rolled out,由於事前不知此事,沒有預先準備,要即時發通知及做user guide給用戶。一般用戶對新report或功能,只管用或對公司的安排全單照收,很少會對原因及目的了解清楚;而這情況下使用系統,會有機會出現應用上的問題,及增加跟進工作量(e.g. 要做重複給個別同事進行講解及指導)。
每間公司,必定有些實力派。在發出通知15分鐘後,其中一位部門主管J,立即致電問詳情及因由,進而即時評估對他們department的影響,以及給report提出improvement suggestion。會說why的她,表現真好!
標籤:
KM55
2015年1月13日星期二
D02 - 好領袖是推動知識普及的關鍵
很常提供Informal training給同事,目標有兩,一是實展推動KM,二是希望同事工作順利,這樣可以帶出多方面的benefits,公司上上下下都可受益。
舉個例子,員工學以新方法工作,使工作需時省減30%-50%,結果:
>員工可以準時收工
>公司可早點關上電器省電費
>員工原工作的需時減少,多出的時間可以容許他們接受新job(s),取新工作經驗
>新jobs由原班底應付,公司不用額外增添人手
>公司成本減少使利潤提升,公司形象和財力可以穩建增長
>公司形象好,員工的歸屬感提升
>員工的歸屬感提升,工作士氣和質素也會提升
>公司盈利增加,加人工有望
當然,這只是單向式推論,實際情況會包含其它影響factors (因素),結果如何,還是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但肯定的是,"不買六合彩的,一定不會中六合彩",所以想有prize,一定要去buy!所以L 也buy KM!
昨天P君請教Excel單case又有下聞;話說今天整個早開會,散會後,收到P的上司的上司(K君)的Email,希望談談P的excel report一事。原來昨天P完excel report後,P的頂頭上司V君不滿意那份report,V自行再做report交差。K是再高一級的管理層,想了解事情,看看做這report有什麼難度。
實不相瞞地告訴K,L做這report沒有難度,但對那些不熟Excel function的工作者,當然有難度;學新東西,不是一時三刻就行,學完還要多用,否則很快會忘記。所以派人去學東西是必要,但同時要多給相關工作給那些同事,提供實習機會,只有這樣,同事才可以學得好,才可以做出高質素的report。
K在半小時後有新的decision ,K要求L提供進一步Training給P,而K及另一位同事J也一起學。就是這樣,今午又觸成一次大半小時的臨時Training。Training以輕鬆及鼓勵模式進行,配以即時Demo和Q&A順利完成。跟著還協助P完成另一份Report。
早上meeting,下午又做training,餘下的時間只夠進行幾個system supporting的job,而未完成又urgent 的job,只好留在公司開OT繼續做。
舉個例子,員工學以新方法工作,使工作需時省減30%-50%,結果:
>員工可以準時收工
>公司可早點關上電器省電費
>員工原工作的需時減少,多出的時間可以容許他們接受新job(s),取新工作經驗
>新jobs由原班底應付,公司不用額外增添人手
>公司成本減少使利潤提升,公司形象和財力可以穩建增長
>公司形象好,員工的歸屬感提升
>員工的歸屬感提升,工作士氣和質素也會提升
>公司盈利增加,加人工有望
當然,這只是單向式推論,實際情況會包含其它影響factors (因素),結果如何,還是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但肯定的是,"不買六合彩的,一定不會中六合彩",所以想有prize,一定要去buy!所以L 也buy KM!
昨天P君請教Excel單case又有下聞;話說今天整個早開會,散會後,收到P的上司的上司(K君)的Email,希望談談P的excel report一事。原來昨天P完excel report後,P的頂頭上司V君不滿意那份report,V自行再做report交差。K是再高一級的管理層,想了解事情,看看做這report有什麼難度。
實不相瞞地告訴K,L做這report沒有難度,但對那些不熟Excel function的工作者,當然有難度;學新東西,不是一時三刻就行,學完還要多用,否則很快會忘記。所以派人去學東西是必要,但同時要多給相關工作給那些同事,提供實習機會,只有這樣,同事才可以學得好,才可以做出高質素的report。
K在半小時後有新的decision ,K要求L提供進一步Training給P,而K及另一位同事J也一起學。就是這樣,今午又觸成一次大半小時的臨時Training。Training以輕鬆及鼓勵模式進行,配以即時Demo和Q&A順利完成。跟著還協助P完成另一份Report。
早上meeting,下午又做training,餘下的時間只夠進行幾個system supporting的job,而未完成又urgent 的job,只好留在公司開OT繼續做。
標籤:
KM55
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
D01 - 知識應分享給適當的人
KM(Knowledge Management)其中一環,是造就一個分享知識的文化和環境。
這不是什麼高境界,而是任何企業或組織必需要做的事。試想想,如果要進行工作的人對工作的需求標準和工完成工的方法所知不多,會有什麼後果?小則增加成本或做成公司損失,大則做成性命傷亡。所以組織內的任何人,都需要擁有一個容易取得所需的知識的環境。
在下在公司內是一位Knowledge Worker,有如變色龍,要手出時就會顯現在人前,沒事時會以保護色消失於同事們的視覺中。代號L,當然不是漫畫"死亡筆記"的L,只是名字的簡稱。
L是公司內的Excel expert,公司上下每當做管理層要求的分析report就非常頭痛,特別是對excel function不熟識的同事,所以L不時收到請教request。今午P君找L,還email了一個17MB的plain text raw data file來,內含數以萬計的data record set。如不用電腦工能去做mapping及分析,P今天不用放工都似了。L一向來者不拒,這個case約用了十多分鐘己教會對方完成工作的方法。
分享知識及技巧,L一向很願意,一心想盡量實展KM,但這個case的重點不是sharing,而是 (1) 知識保留 (Retain knowledge) - 怎樣使learner記著所學的東西,以及教過的東西可留記錄,以使L不用教重複的東西。
(2) P是否一位適當的學習人 (If the learner is a righ person to learn?)
Re (1), 這淺而易見,不要浪費時間及資源;時間就是金錢,你懂的;當遇到忘了要重教,以及未學過的要去再教,都是很花時的事。
Re(2),有教無類是正確的,但不是任何時候或情況適用。打工仔,工作是交差的需要,只要工作上需要,願不願意去學新事物也會去學,但學不學會是另一回事。另外,工作多是沒得選,是上頭分派給下屬,今天可以分給A,明天可以分給B,下次B沒空就分給C,但ABC都未必是做相關工作的專才,而且未必是專做那工作的人。當遇到ABC請教,你會教嗎?但肯定的是ABC沒得選,他們要完成工作交差。
Solution:
For (1),需要建立KMS (Knowledge Managment System),最理想的情況是由高層support去做這事,但還有次選,這點以後有機會的話再談。
For (2),管理層要learn how-to grant right job to right person。相信這點更少人會去想,因為正常情況下,人都是who don't know what who don't know.
這不是什麼高境界,而是任何企業或組織必需要做的事。試想想,如果要進行工作的人對工作的需求標準和工完成工的方法所知不多,會有什麼後果?小則增加成本或做成公司損失,大則做成性命傷亡。所以組織內的任何人,都需要擁有一個容易取得所需的知識的環境。
在下在公司內是一位Knowledge Worker,有如變色龍,要手出時就會顯現在人前,沒事時會以保護色消失於同事們的視覺中。代號L,當然不是漫畫"死亡筆記"的L,只是名字的簡稱。
L是公司內的Excel expert,公司上下每當做管理層要求的分析report就非常頭痛,特別是對excel function不熟識的同事,所以L不時收到請教request。今午P君找L,還email了一個17MB的plain text raw data file來,內含數以萬計的data record set。如不用電腦工能去做mapping及分析,P今天不用放工都似了。L一向來者不拒,這個case約用了十多分鐘己教會對方完成工作的方法。
分享知識及技巧,L一向很願意,一心想盡量實展KM,但這個case的重點不是sharing,而是 (1) 知識保留 (Retain knowledge) - 怎樣使learner記著所學的東西,以及教過的東西可留記錄,以使L不用教重複的東西。
(2) P是否一位適當的學習人 (If the learner is a righ person to learn?)
Re (1), 這淺而易見,不要浪費時間及資源;時間就是金錢,你懂的;當遇到忘了要重教,以及未學過的要去再教,都是很花時的事。
Re(2),有教無類是正確的,但不是任何時候或情況適用。打工仔,工作是交差的需要,只要工作上需要,願不願意去學新事物也會去學,但學不學會是另一回事。另外,工作多是沒得選,是上頭分派給下屬,今天可以分給A,明天可以分給B,下次B沒空就分給C,但ABC都未必是做相關工作的專才,而且未必是專做那工作的人。當遇到ABC請教,你會教嗎?但肯定的是ABC沒得選,他們要完成工作交差。
Solution:
For (1),需要建立KMS (Knowledge Managment System),最理想的情況是由高層support去做這事,但還有次選,這點以後有機會的話再談。
For (2),管理層要learn how-to grant right job to right person。相信這點更少人會去想,因為正常情況下,人都是who don't know what who don't know.
標籤:
KM55
KM55
上週六跟一個KM小組Meeting,是例會暨聚會,由於有其他事要忙,所以遲小小到,事前已預先知會;平時他們開會都要三小時,這天遲點到,所以估計只花兩小時,但到場後共花了over 四粒鐘,大失預算!
經大半年的努力及堅持,近兩個月開始有點起色,同仁們input及建議多了許多,雖然還未到成熟水平,但也感到開心,覺得收成有望,最重要的是,時間沒白花,這對在下來說是很重要!但近月有一位創組人回流,重新參與group activities,週六聽他講話,有如主人家。這個問題不大,但他對在人所建的系統做了很多私人決定,不討論,也不預先講明前因後果,只事後通知結果,對這些動作,覺到很不受尊重!
時間有限,如志同道合去攪活動還可繼續,但這個模式再周旋也很大機會沒成果。這兩天想了很多,今早也有新idea;先完成上週六 meeting 時promise的system work,跟著做note給未來的跟進人,以及快速hand over system。另外,放棄Group project,可以做personnal project。今早想到在這個Quarter,將一些在公司所看到跟 KM 有關的事出post進行分享,這個project名KM55。 :)
很怕長meeting,如果是公司meeting兼自己做host,一定不容這類meeting出現,但非公事的,又是願性出來攪的學術性質group meeting,就不可以凡事覺效率,要容忍一下。給他們提供IT development 己年多,development的進度合乎個人預期,但他其參與者的投入度很弱,因為有一半是非IT人。這情況可以理解,所以也給予特多的耐力去鼓勵member 認識新建系統、使用系統、提供意見,跟著再進行系統改善。
經大半年的努力及堅持,近兩個月開始有點起色,同仁們input及建議多了許多,雖然還未到成熟水平,但也感到開心,覺得收成有望,最重要的是,時間沒白花,這對在下來說是很重要!但近月有一位創組人回流,重新參與group activities,週六聽他講話,有如主人家。這個問題不大,但他對在人所建的系統做了很多私人決定,不討論,也不預先講明前因後果,只事後通知結果,對這些動作,覺到很不受尊重!
時間有限,如志同道合去攪活動還可繼續,但這個模式再周旋也很大機會沒成果。這兩天想了很多,今早也有新idea;先完成上週六 meeting 時promise的system work,跟著做note給未來的跟進人,以及快速hand over system。另外,放棄Group project,可以做personnal project。今早想到在這個Quarter,將一些在公司所看到跟 KM 有關的事出post進行分享,這個project名KM55。 :)
標籤:
KM55
訂閱:
文章 (Atom)